石家莊正和網絡有限公司官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白皮書除前言、結束語外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堅定不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深入推進、重點降碳路徑全面落地見效、支撐保障體系不斷夯實、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白皮書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基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年來,中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采取有力行動、付出艱苦努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成就。
白皮書指出,能源活動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中國立足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白皮書說,節能是從源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循環經濟對碳減排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生態系統碳匯是實現減排固碳的重要途徑。中國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白皮書強調,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全球廣泛參與、共同行動。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國際合作,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面向未來,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攜手應對全球氣候挑戰,守護好綠色地球家園,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中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白皮書指出,中國立足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非化石能源實現躍升發展。白皮書說,中國堅持先立后破,把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放在突出位置,實現了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發展,推進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
推動風電、光伏發電跨越式發展。截至2025年8月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6.9億千瓦,達到2020年的3倍以上,貢獻了2020年以來約80%的新增電力裝機,風光發電量占比以年均提高2.2個百分點的速度穩步攀上新臺階。同時,中國堅持科學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以水風光一體化為重點推進水電開發建設,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發展綠色氫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推進。白皮書指出,中國持續提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中國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減量替代,持續推進油氣開發利用綠色轉型。
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持續提升。白皮書說,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中國大力提升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和抵御風險能力,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源網荷儲(電源、電網、負荷、儲能)一體化發展,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和利用。
中國重點降碳路徑全面落地見效
《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重點降碳路徑全面落地見效。中國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取得積極成效。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節能優先方針,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著力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后,“十四五”前四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1.6%。通過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2024年重點領域設備更新超過2000萬臺(套),形成節能量約2500萬噸標準煤。
白皮書介紹,中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減少碳排放的協同效應。截至2024年底,建成廢舊物資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2024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礦等七種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9%,較2020年提高3個百分點。
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持續增強,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近20年來為全球貢獻了約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2024年,森林覆蓋率達25.09%,森林蓄積量達209.88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0.52%,目前林草年碳匯量超過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中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深入推進
白皮書顯示,中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中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綠色動能。
白皮書稱,工業、交通、建筑、居民生活是產生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響。
白皮書顯示,中國大力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著力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產業綠色低碳化水平持續提升。中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持續更新重點行業環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約束性標準,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升級。中國持續打造綠色低碳經濟增長點,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中國積極發揮數字化在提升資源效率、增進環境效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領域應用。
白皮書指出,中國大力發展低碳運輸工具裝備,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形成。中國加速推廣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全球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鐵路電氣化水平世界領先;推動船舶、航空器采用清潔動力;深入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民航機場場內電動化水平全球領先。同時,中國交通運輸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綠色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升級。
白皮書說,中國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和人居品質不斷提升。城鄉規劃建設低碳轉型步伐加快,建筑能效水平大幅提高,建筑用能日趨清潔化低碳化。
白皮書還指出,中國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更多人的自覺選擇。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白皮書指出,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國際合作,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
白皮書指出,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實施,堅定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原則和框架,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各自能力原則,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白皮書強調,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綠色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中國搭建與東盟、阿盟、非盟、中東歐、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6大區域的能源合作平臺,與34個國家建立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
白皮書指出,中國持續為全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優質高效的能源低碳裝備產品。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全球提供了70%的風電設備、80%的光伏組件設備,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十四五”期間出口的風電和光伏產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
白皮書介紹,中國采用綠色理念、綠色技術與清潔能源“三位一體”的模式,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2016年以來,提供并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時,中國已累計實施3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
白皮書強調,面向未來,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攜手應對全球氣候挑戰,守護好綠色地球家園,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